
由于腸道病毒是引起“皰疹性咽峽炎”和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,因此有時在臨床上,有些患兒早期只是皰疹性咽峽炎的表現,但隨著病情發(fā)展會變成手足口病。這也是經常家長表示疑惑的地方,為什么前面的醫(yī)生說孩子是“皰疹性咽峽炎”,過兩天是“手足口病”。皰疹性咽峽炎與手足口病其實就是“表兄弟”關系的疾病。手足口病從感染到出現癥狀約為2-10天,平均3-5天。它屬于自限性疾病,一般在1周內痊愈。臨床表現多以發(fā)熱,口腔黏膜出現皰疹,手、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、皰疹為主,可伴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缺乏等癥狀。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,個別病例可無皮疹。皮疹一般不能代表疾病的嚴重程度,不能以皮疹定輕重!大多數患兒預后良好,無后遺癥,但少數患兒發(fā)病后迅速累及神經系統(tǒng),表現為腦干腦炎、腦脊髓炎、腦脊髓膜炎等,而發(fā)展為循環(huán)衰竭、神經源性肺水腫的患兒病死率高!
手足口病傳染性強,患者發(fā)病前就具有傳染性,隱性感染比例較大,通常發(fā)病后一周內傳染性最強。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樣且容易實現。
主要傳播方式為:
1、密切接觸傳播,通過直接接觸病人的糞便、皰疹液、鼻咽分泌物、唾液及接觸被污染的毛巾、手絹、牙杯、玩具、餐具、奶瓶、床上用品等物品而感染。
2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,如咳嗽、打噴嚏等。
3、飲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。
手足口病得病初期癥狀跟感冒非常相似,等到孩子口唇、手腳、屁屁出現皰疹或紅色皮疹,家長們可能才會意識到不對勁。
如果觀察到娃(尤其3歲以下)出現以下情況,可能短期內會發(fā)展為重癥,要盡早去醫(yī)院。1、【體溫不退】常規(guī)退熱效果不佳,持續(xù)高熱,體溫大于39℃。
2、【精神不佳】精神萎靡、煩躁、頭痛、吸吮無力、站/坐不穩(wěn)等。
3、【狀態(tài)異?!?/span>眼球震顫或上翻、嘔吐、易驚、肢體抖動、呼吸增快、出冷汗、手腳發(fā)涼等。
特別推薦6個月齡-5歲兒童盡早接種EV71疫苗,能有效的降低腸道病毒71型感染所導致的手足口發(fā)病率、重癥率和死亡率。EV71疫苗雖不能預防其他種類的腸道病毒,但EV71病毒是引起重癥和死亡的主要元兇。5歲以上的孩子,隨著體內免疫能力增強,患手足口病的幾率小,這時不建議打疫苗。
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20多種,它們之間沒有互相交叉免疫。此外,由于腸道病毒各型之間無交叉免疫力,得過一次手足口病后,有可能再次感染。即使打過了疫苗,也有可能還會得手足口病。手足口病雖然常見于5歲以下的兒童,可卻不是孩子的專屬哦。
手足口病雖然常見于5歲以下的兒童,可卻不是孩子的專屬。因為工作壓力、精神緊張、營養(yǎng)不均衡導致免疫力不足的成人也很容易感染。
部分成人感染后可能完全沒有任何癥狀,癥狀較輕的會出現手心、腳心的皮疹和口腔皰疹,嚴重的會出現發(fā)燒,甚至全身性的皮疹。
雖然相對于兒童手足口病,成年人的癥狀較輕,也不會導致明顯的并發(fā)癥和造成生命危險,但也需要重視。因為成人活動范圍大、攜帶病毒量多,在和小孩接觸時更容易成為隱形的傳染源。

此外,由于腸道病毒各型之間無交叉免疫力,得過一次手足口病后,有可能再次感染。
最后提醒大家,良好的衛(wèi)生習慣是預防手足口病的關鍵!??!本病主要措施是注意個人衛(wèi)生,飯前如廁后徹底洗手,重點做好病人糞便等排泄物的處理。托幼等單位做好晨檢,發(fā)現疑似病人,及時隔離治療。對被污染的日常用品、食具、玩具等應消毒處理,衣物置陽光下暴曬,室內保持通風換氣。在手足口病流行時,特別要勤洗手,搞好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,預防病從口入。病毒高峰期,家長們不帶孩子去人多密集的地方。